24小时服务热线:
TEL:15136231602
网 址:www.zzjykj.net
联系人:邹经理
手 机:15 13623 1602
电 话:0371-67825601
传 真:0371-67825601
E-mail:jinye01@126.com
邮政编码:450001
公司地址:郑州市高新区冬青街26号河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4号楼1单元203室
生态环境统计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统计结果是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上海市将在新修订的《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指导下,坚持多措并举、规范高效开展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统计质量,确保生态环境统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管理办法》的修订发布是生态环境统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
制度是纲,纲举目张。
上海市高度注重企业生态环境统计资料规范化建设,编制了《环境统计数据资料规范化技术要求》,加强企业填报数据佐证材料的收集、核实,保障填报资料真实性准确性。
为落实相关制度要求,提高生态环境统计工作质量,上海市率先探索构建排放源统计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从技术培训、责任落实、能力建设、系统填报完成率、数据质量、佐证材料完备性、技术报告等六大方面对下属各区工作进行综合评估,扎实推动生态环境统计工作责任落实,能力提升。
围绕防范生态环境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监控,打出了上海市生态环境统计质量保障“组合拳”。
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是服务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为扎实做好生态环境统计工作,上海市始终把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业务素养和能力水平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上海市每年及时印发文件,倒排时间节点,做好协调和服务,确保生态环境统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高质量按时完成上报任务。
结合《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将着力抓好文件宣贯,依法依规开展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的责任意识。
上海市注重加强各区工作经验交流,互学互鉴,将做好动员培训作为排放源统计年报每年必备的工作任务,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及填报企业都能得到有效培训。
积极用好经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锻炼考验的优秀技术支撑队伍,进一步充实生态环境统计人员队伍。
开展培训测评,检验和增强培训效果,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管理办法》着重突出生态环境统计质量管理,将统计质量控制作为核心要素,融入统计调查的全过程。
上海市严格落实文件要求,将建立生态环境统计质量控制体系作为重要任务,对市管和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审核,确保污染负荷较大的污染排放数据质量。
对各区上报的数据,开展集中会审,有效地提升了全市的数据质量。
对全市汇总数据,采取部门联合会审,加强比对分析,确保与全市宏观数据、环境管理业务数据的衔接。
对于在会审过程中发现的疑问,抽取相关企业,开展现场核查,加强指导,督促企业整改提高。
业务部门会审的过程,也是打通部门壁垒的过程,有效地促进统计数据与环境管理工作的融合。
为提高数据审核工作效率,研究制定了固定排放源统计数据审核规则,建立数据质量保障机制,开发了“环境统计数据校验程序”,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便捷、实用、高效的管理工具,依照完整性、规范性、逻辑性、合理性、指标突变等多个维度评估每条数据,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数据审核工作提质增效,保障填报数据准确及时。
《管理办法》要求积极拓展生态环境统计成果应用,激发统计工作旺盛的生命力。
上海市积极发掘蕴藏于生态环境大数据中的丰富信息,探索污染治理、污染排放、环境质量、施政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推动统计数据可视化,编制“污染排放一张图”,对标准实施前后的趋势变化、地区重点行业的变迁、产业的转移、行业排放强度提质增效的跃升、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等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设立“工业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课题,利用生态环境统计的基础数据建立科学的工业污染源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选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分析,通过统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针对上海市的钢铁行业现状,提出从污染减排、能源结构调整、冶炼技术革命、碳补集碳汇几个方面来着力的两会建议提案。
探索依托企业不同的规模、负荷、技术水平以及区域差异确定不同的历史排放法或排污绩效法的基准线,为总量控制、配额分配及定价提供数据支撑。
得益于奋斗在全市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条线上同志们的勤勉工作、无私奉献,努力做到科学统计、精准监测,数据及时报送,数据准确率高,圆满完成了生态环境统计的各项工作任务。
下一步,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好《管理办法》,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依法依规开展生态环境统计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统计效能,强化统计数据分析应用,开发更多的数据分析服务产品,助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助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由“数库”向“智库”的转变。